龍獅文化

舞獅是我國流傳千年的民間習俗,每逢國家慶典、地方廟會,必有舞獅團陣助興,不但能促進會與會的情感交流,更可藉此緞鍊身體,達到強國強種之目的。

 舞獅因為它需要的人手少,製作簡單,舞耍的場地也比較小,所以每逢過年過節,到處可見。舞獅通常是兩個人合作,一人舞獅頭,一人舞獅尾,也有三個人一組的,第三個人手執繡球在前面逗引,或頭戴笑佛面具,手執芭蕉扇,在前後逗引獅子,增加許多歡樂和熱鬧的氣氛。

獅子是祥瑞的神獸,也是避邪的猛獸,故舞獅有驅逐疫鬼之意,此點可從雕刻的石獅置於寺廟門口鎮守看出。

早期的舞獅是為宮廷內娛樂用的舞蹈,而後流傳於民間,藉以增進情感交流,鍛鍊身體。清代前的舞獅是以舞蹈方式為主,到了清代漸漸與武術結合,這是寓教於樂的方法。

我們常見,無論古時舞獅或現今舞獅皆有一大頭佛引領,據說在「中國某地,有一坐大寺廟,寺裡有頭獅子,由大頭佛照顧,獅子趁大頭佛熟睡的時候偷溜下山,大頭佛怕被師父責罵,便拿著大葵扇下山找獅子。傳說大葵扇碰到獅子,獅子便會腐爛,因此,獅子一看到大頭佛拿着大葵扇,便會乖乖地跟著大頭佛回去。」

但至今,舞獅和舞龍同其功用,專事於節令慶典、各大商號、銀行或機構開幕乃至豪門酒宴等都紛紛以舞獅打鼓助慶,表示大展鴻圖、歡欣鼓舞、普天同慶的意思,不再有驅鬼逐疫的意義。

現今龍獅運動已發展成為多元化運動,由早期的傳統龍獅,發展為五彩繽紛的,不過喜慶所用的以金銀兩色為主,結合其外形誇張生動,無論在「梅花樁」上或「一柱擎天」上表演,都表現出獅子的神韻。再配合之南獅北舞,高難度動作,採青技術安排新頴巧妙,動作大膽、創新、驚險,令觀眾意想不到,嘆為觀止。還有加入一些現代化演繹,例如: hip hop舞獅、燈獅、燈龍及夜光龍等都是新一代表演元素,令人耳目一新。

除此之外,現今龍獅運動也發展為一項體育競技及課餘活動,無論幼稚園、中小學校、大學及長者中心都開設龍獅訓練班,與時並進。原因是現時龍獅武術運動一直被社會人士忽視,只視這項運動如一般公開社團機構或節日活動表演。有見及此,為提升龍獅武術運動層次,定期參加總會或地區團體舉辦之賽事,提升運動員的質素,從而代表香港參加世界比賽。其次是勉勵當今青少年應增強體魄,發奮圖強,建立自信及遠離毒品,推行社區活動及熱心公益,回饋社會。另方面學員學成後也可教育下一代,將中國傳統活動薪火相傳下去。冀能逐步將龍獅武術運動普及化,也期望他朝會被政府認同,為龍獅界盡點綿力。

獅子也有角色?


劉備關羽張飛曾在桃園結義時立下承諾忠心輔佐室,拯救天下蒼生,不料只能空懷大志。龍獅團體將這三位歷史人物以獅子演繹劉關張的神韻,開拓以人物命名的獅子。

黃色--劉備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紅色--關羽          黑色--張飛

麒麟:麒麟為仁獸,是吉祥的象徵,能為人帶來子嗣。圍村客家麒麟更是香港獨有的麒麟文化,是香港寶貴的民俗文化。

 貔貅:傳說中的一種兇猛的瑞獸。能吞萬物而從不泄,故有納食四方之財的寓意。舞“貔貅”的習俗,有將這地方的邪氣趕走、帶來歡樂及好運的作用。